名师谈 | 于漪:用教学自信力建立话语权,避免

摘 要

  本 文 约 2000 字 阅 读 需 要 4 min 文|钟玲 成为一位优秀教师,是每一位老师的强烈渴望,然而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生涯里,到底应该怎么去成就自己,却是许多老师长期无解的困惑。 很多



本 文 约 2000 字

阅 读 需 要

4 min

文|钟玲



成为一位优秀教师,是每一位老师的强烈渴望,然而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生涯里,到底应该怎么去成就自己,却是许多老师长期无解的困惑。

很多老师兢兢业业,却终其一生都只能成为教参的“搬运工”,囿于考纲的囚笼,年复一年,做着困兽之斗。

我国语文教育家于漪先生,一生坚守三尺讲台,心怀家国,不仅关注学生的成才,同时也关注着语文教师群体的成长。

于漪先生给语文教师的成长建议,或许能给予一线教师一丝亮光。

于漪,“人民教育家”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,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,语文特级教师,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。于漪先生的语文课,充分体现了“文道统一”的思想,养与教育合为一体,恰似春风化雨,渗入学生心灵深处。

1. 走出被他信力左右的误区

相比于教学技能,于漪先生更看重教师的教学自信力。

她说:“想让中国的教育在世界上有话语权,我们就要有中国教师自己的教师学,因此,教师必须有教学自信力。”

当下许多一线教师缺乏教学自信力,语文课堂,相当程度陷入了被他信力所左右的误区。



大部分教师被教参所左右。

于漪先生认为,编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,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底线。教参对于真正有思想、有抱负的老师来说,其实往往是一种束缚,它过分地框定了教学的方向,过于详细地规划了教学的内容,给老师的发挥空间极其有限。

很多老师信教学时尚。把语文教学和先进技术进行整合,无可非议;但是不该用的时候来用,就是多此一举。

比如,有老师上杜牧的《山行》,多媒体课件做得极漂亮,白墙黑瓦、红叶石径,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画。一整堂课,老师都是对着这幅画在讲。

这就让人大为遗憾了,因为这首诗原本可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,可是多媒体课件却让它的意境一览无余。在这种情况下,教学的时尚非但没能起到正面作用,反而扼杀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。

还有的老师信一课一练。



课文教学完成后,老师们都习惯于依靠课后练习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,查看学生掌握的情况。如果学生的练习做得好,当老师的就松了一口气;如果学生的练习做得不好,当老师的又想方设法去寻找更多的练习,让学生陷入题海战术。

一线语文教师深受以上这一类东西的影响,导致他们的教学自信力还未建立便已消解,被他信力所左右。

什么是语文搞不清楚了,语文教学应该教什么,到底怎么教,也就一起模糊了,甚至连思考的必要都没有了。

教师要成长,势必要打破他信力的束缚,走出他信力的误区。

2. 教学自信力的三条途径:好学、深思、力行

台湾作家白先勇说:“百年中文,内忧外患。”

于漪先生认为,中国语文、汉语言文字,是世界上非常优秀的双脑文字,有自己的独特系统与内涵。语文教学重振价值,不靠天不靠地,就靠我们自己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的自信力。

语文教师具体如何建立自己的教学自信力呢?

于漪先生认为,我们必须好学、深思、力行。



语文教师必须好学。

语文教师要有文史哲的底子,要有文化的积淀。有文化积淀的优秀教师,不需要所谓的教参,拿起教本便可以左右逢源。不怕学生问,无论学生怎么问,总能让学生心悦诚服。

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深厚的底蕴,才能给予学生一流的化妆,即生命的化妆,让自己和语文融为一体,让学生尽享生命怒放的喜悦。

语文教师必须深思。

一个不会思考的教师无法成为优秀教师,其他行业亦如是。

感性的认知是朦胧的,要让学生真正理解,获得清晰的认识,就一定要引领学生从感性上升到理性,要让学生具备理性思考的能力。

一句一句的语言相加,不是文章;文字的表面游移,不可能震撼学生的心灵。我们需要调动思考力,理解作者,理解文章。



语文教师必须力行。

春秋时期管仲有言:“不言之言,闻于雷鼓。”没有言语的实际行动,能像雷鼓一样震撼人心。

那些真正想干事的人,比起仰望星空,他们更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去伸手摘星。因为他们深知,抵达梦想只有一条捷径,那就是自己的行动。

只有一步一个脚印,不断地去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,不断反思,从中汲取成长的养分,更新自己,甚至颠覆自己,才能获得真知。

3. 做有教学自信力的老师

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教课有四个“不讲”原则,他说:“前人讲过的,我不讲;今人讲过的,我不讲;外国人讲过的,我不讲;自己过去讲过的,我不讲。”

正是陈寅恪先生强大的教学自信力,使得他的课堂堂另辟蹊径,让人称奇。



标准化的教师无法张扬个性,个人才华自然也就无法显现,定型之后,一潭死水。可是,文章丰富多彩,怎么可能用一个模式全部套完?

语文教师应该研究自己,找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,在教学实践中培育自己的教学自信力,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。

于漪先生期盼,有一天,我们可以专门从美育入手来教语文,使学生在美的世界里自由徜徉;可以从文言文的角度入手,传承中华千年文化;可以从朗读的角度入手,从写作的角度入手

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找到自己的优势,具有自己的鲜明个性,那么,我们一定能够顶起语文教学的一片天,而不是放眼望去都是“差不多先生”:教学目标差不多,教学流程差不多,教学内容差不多

作为浩荡语文教学队伍中的一员,我们要敢想敢做,好学深思,身体力行,对自己怀抱无限期望,成就自己的最美教学生涯。

愿所有语文人,在教学一线千锤百炼,炼出铮铮铁骨,出类拔萃,自信飞扬。

-END-

钟玲,高中语文教师,江西宜春人,教育学硕士。对教学精益求精,充满热忱;对学生循循诱,春风化雨,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与赞誉,多次荣获区级“”优秀教师”“优秀班主任”等称号。致力于构建知识积累、思维训练、能力生成、心灵感动四位一体的优质语文课堂。

版权声明

本文系“读者·新语文”独家稿件。

可发布于“读者·新语文”旗下各大媒体平台,版权及解释权归“读者·新语文”所有。

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。

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平台观点。

原创稿件凡经“读者·新语文”使用,即视作作者同意授予信息网络传播权,“读者·新语文”将有权在系列媒体平台上使用,本平台所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使用方式的稿酬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